
這次大賽是對我專業能力的全面檢驗,更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歷練。這份榮譽將激勵我不斷突破、持續精進,以更卓越的財富管理能力,回報客戶的每一份信任。只有把個人成長融入郵儲銀行發展,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
201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我加入郵儲銀行北京分行西城區支行;2025年,我站在郵儲銀行第九屆“十佳理財經理”比賽的冠軍領獎臺上。8年來,我用踏實與專業,一步步實現了從普通柜員到全國郵儲“十佳理財經理”大賽總成績冠軍的跨越。
專業沒有捷徑唯有深耕
在柜員崗位工作的兩年,我深刻體會到金融工作的嚴謹與專業,并養成了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和真誠服務客戶的意識。轉崗理財經理后,我始終腳踏實地、專注耕耘,2024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83.63萬元,排名北京分行第一、全國郵儲第七,理財銷量達2.11億元,保險銷售1322萬元,其中一單為450萬元三年期交保險,創下分行最高紀錄。
這張大額保單的促成,背后是不斷的堅持與專業的力量。客戶周女士源于一位老客戶的轉介紹。當時客戶遠在海外,對多家機構的產品進行過對比。面對這一情況,我迅速安排與客戶線上溝通。面對客戶提出的一個個專業問題,我逐一作了客觀細致的解答,站在客戶的角度幫她梳理真實需求,理性對比不同方案的優劣勢。最終,客戶選擇了我推薦的產品,并在此后主動轉介紹另一位客戶,我又簽下百萬元保單。
理財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專業。為提升專業能力,我堅持每天晨會前瀏覽財經資訊、分析市場動態。接待客戶時,耐心傾聽他們的需求,詳細了解其資產狀況、風險偏好和理財目標,然后為其量身定制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確保每一位客戶的資產都能得到穩健增值。
成功之路不會一帆風順
今年郵儲銀行“十佳理財經理”大賽前夕,我突發嚴重蕁麻疹,醫生建議立即休息治療。“準備了這么久,卻要以這樣的原因退場嗎?”在備賽的關鍵時期,我內心經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是放棄比賽安心養病,還是堅持參賽實現夢想?最終,我選擇了后者。我一邊配合治療,一邊復習備戰。上午,我還在醫院輸液治療,下午就坐上了前往石家莊報到的高鐵。我在高鐵上反復打磨面試話術,深度研讀備考資料。我深知機會來之不易,身體的不適絕不能影響專業表現,這一次我必須全力以赴。最終,我以扎實的理論功底拿到了筆試成績的第一名,又以出色的案例分析和現場表達贏得了面試評委的認可,拿下了總成績的冠軍。我告訴自己: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經歷過困難,而是在困難面前依然能夠堅持前行。
2023年,我第一次參加“十佳理財經理”大賽。彼時,我雖在北京分行的比賽中奪得冠軍,但在總行決賽中未能進入前十名。那時的失利也曾讓我感到失落,但我沒有氣餒,而是將其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兩年來,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系統補足能力短板,持續精進專業素養。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我堅持每天至少半小時專注學習理論與市場動態,確保決策立足前沿、穩健可靠。在日常客戶服務中,我堅持與財富顧問深入研討每一位客戶的具體需求,反復打磨資產配置方案與溝通話術,力求精準匹配,在專業知識、案例分析、現場表達等各方面都下了苦功夫。這次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困難是成長的催化劑,挑戰是進步的階梯。只有勇于面對困難、敢于迎接挑戰,才能在職業道路上不斷超越自我、實現新的突破。
團隊是成長的堅實后盾
我始終認為,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團隊的支持,優秀的成績來自集體的努力。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與團隊成員密切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提升網點服務水平和業務能力。
作為網點的業務骨干,我主動承擔起“傳、幫、帶”的責任。在每日晨會上,我經常分享市場動態和產品信息,幫助同事及時了解行業最新情況;在夕會中,我會結合當天遇到的典型案例,與大家共同分析討論,總結成功經驗和改進方向。針對新入職的員工和轉崗的理財經理,我耐心指導他們熟悉業務流程,掌握服務技巧,盡快適應工作崗位。
除了知識分享,我還積極參與網點聯動營銷,推動業務協同發展。通過與大堂經理、柜員、客戶經理等密切配合,我們建立了高效的客戶服務鏈條:大堂經理初步識別客戶需求,柜員進行基礎營銷,我則負責深度開發和維護,形成了良性的業務循環,有效提升了網點整體效能。
我曾參與總行基金“鯤鵬計劃”(第六期)培訓,獲評“優秀學員”;在總行保險高客營銷活動、“數智化”營銷活動中,被評為“優秀員工”和“標桿員工”;在北京分行獲得“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年度十佳理財經理”等榮譽稱號。這些既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
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員。只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動業務發展。正是這種團隊精神,讓我們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郵儲銀行創造更大的價值。(胡琬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