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時間的腳步即將走過又一個5年。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謀篇布局的關鍵節點回望,中國郵政以鏗鏘步履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突破之路。一組亮眼的數據印證了發展的堅實足跡——
集團總收入從2020年的6655.61億元增至2024年的7025.84億元,利潤從2020年的605.5億元增至2024年的865.23億元,均位居央企前列。營業收入、利潤均居世界郵政第一,獲得了萬國郵聯亞太區“地區領袖”獎、中國數字化影響力企業獎、十大“國之重器”品牌等諸多殊榮。
令人矚目的成績背后,是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更是發展理念的全面升級。
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中國郵政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其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根本遵循,以中央要求為重要遵循,以集團公司黨組的戰略規劃為具體遵循,緊緊圍繞郵政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定位和職責使命,增強系統觀念和大局意識,持續深化對企業改革創新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明確了“干什么、怎么干、誰來干”的問題,形成了體系化的發展思路——
以“行業規律、市場規律、價值規律”、以“客戶視角、競爭視角、行業最佳實踐視角”對標對表,找差距補短板,實現效率最優化、效益最大化;以端到端、全流程、全環節、關鍵要素的規范化、體系化、制度化、智能化,明確任務、目標、舉措、考核,確保任務有的放矢地部署和完成;以習近平總書記“20字”要求為根本遵循,嚴把選人用人關,確保把合適的人選到合適的崗位。
如今,郵政全系統各條線都形成了科學完備的遵循和依據。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以國家產業布局為依據,行業“國家隊”聚焦主責主業,突出“政”字要求,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展現新氣象……
普服向“新”
“企業存在的理由、生存的價值和發展的根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將履行普遍服務義務視為郵政“政”字最鮮明的體現,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
普遍服務是中國郵政立業之本、發展之基、協同之源,要突出政治屬性,建強覆蓋城鄉、安全可控、協作共享、平戰結合的普服網絡,持續豐富普服新內涵,確保機要通信萬無一失、黨報黨刊服務優質、政務寄遞安全快捷、郵票發行健康有序,確保在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助力網絡銷售農產品進城等方面發揮主導和兜底作用。
優先投入、優先保障、優先發展,從解決“有沒有”到關注“好不好”,作為唯一的“鄉鄉設所,村村通郵”的央企,中國郵政護“根”守“魂”,讓普遍服務成為國計民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強基固本,質效明顯提升——
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邊境村數量占全國總數的64%。2022年11月30日,云南省2207個邊境村全部實現郵政服務覆蓋;2024年,新中國成立75周年前夕,這些邊境村全部實現每周三頻次以上達標通郵,有效解決農村郵政普遍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微觀即景,宏觀縮影。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實現邊境自然村郵政普遍覆蓋。圍繞這一目標,中國郵政充分發揮“關鍵少數”兜底保障作用,不斷增強普遍服務的均衡性、可及性,以高質量普服供給助力公共服務均等化。
基建投入持續加大。全面啟動農村投遞汽車化工程,全國累計配置5.1萬輛農村投遞汽車,農村投遞汽車化率提升至68%。目前,中國郵政擁有郵車11.2萬輛、郵路10多萬條,網絡覆蓋49.2萬個行政村。“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營業網點形象改造2.28萬處。
網絡觸達更深更廣。鄉鎮網點覆蓋率、建制村直接通郵率持續保持100%。全國3461個邊境村直接通郵。全國建制村周三班及以上投遞頻次占比基本實現100%,建制村周五班及以上投遞頻次占比達到78%。2020年以來,全軍先后有150余個邊海防偏遠點位陸續通郵。
供給質量全面提升。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間普郵全程平均時限從2020年的平均2.4天壓降至目前的1.67天。縣級城市黨政機關《人民日報》當日見報率從85.5%提升至86.8%。機要通信連續17年保持萬無一失。普遍服務用戶滿意度得分穩定在82分以上。
發展為民,內涵不斷豐富——
湖北潛江,客戶在郵政“警醫郵”網點即可辦理駕駛證期滿換證、遺失補證、轉入換證、降級換證等多項交管業務。河南南樂,郵政建設的全縣第一個村級政郵一體化便民服務中心,既承擔村里的黨群服務功能,又能夠提供郵政快遞、商超、金融等多項服務;北京中軸線,二十四節氣主題郵局里,前來蓋戳、制作節氣郵品的游客絡繹不絕……
“十四五”期間,中國郵政堅持疊加、代理、賦能理念,將疊加業務和校園網點、主題郵局、鄉鎮網點、邊遠網點、社區網點、商圈網點“六類網點”精準匹配,分類實施連鎖經營模式,推動網點轉型,打造集郵政業務、政務、商務、生活服務于一體的郵政綜合服務平臺,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目前,郵政網點業務種類已拓展至13大類61項,讓百姓“進一家門,辦多件事”。郵政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持續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勝勢——
郵政零收入網點由2019年的1456個壓降清零。主題郵局更是成為文旅消費市場新亮點,全國838家主題郵局中,位于5A級景區的主題郵局達到200家,年銷售額超百萬元的主題郵局從十幾家增長到76家。郵政服務深度滲透校園場景,從2019年進駐400余所到2024年進駐2812所,數量增長近6倍。
同時,通過全面落實網點“七責”,郵政“網點+站點”的協同生態初步構建。目前,全國郵政5.4萬個網點帶動28.3萬個站點引流金融客戶,網點核心競爭優勢得以全面重塑。
開放共享,能力持續建強——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當地郵政服務網絡持續完善,目前全縣已布局7個中心鄉鎮網點和91個村級綜合服務站點。郵件在縣城區范圍實現當日送達,各鄉鎮、村普遍實現次日達,部分就近村莊也能做到當日送達。
在廣袤農村,這樣物暢其流的事例如今已并不鮮見。
2021年以來,中國郵政不斷加大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力度,持續增強農村網絡基礎能力。目前,全國共建成1315個縣中心、6904個鄉鎮中心、48萬個村級綜合便民服務站,有效提升了末端節點的投遞能力和效率。
三級物流體系建設,補齊了農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的短板。秉持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國郵政在沃野大地上勾勒出快遞進村的多樣圖景——
郵快合作全面鋪開,全國31個省(區、市)深入推進郵快合作快遞進村工程,全國郵快合作建制村覆蓋率達78%,近三年快遞進村業務量累計超100億件。客貨郵融合發展不斷深化,累計開通交郵聯運線路5927條,實現261個城鄉交通一體化重點示范縣全覆蓋。郵件“坐”上公交車,來到村民們“家門口”。
促進城鄉流通循環,服務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激活城鄉消費潛力——依托三級物流體系,郵政推動小包裹服務大民生,讓農民群眾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樣的便利生活。
從持續強化的核心功能,到更新更優的便民服務;從多元供給的網點平臺,到連接城鄉的暢達網絡,今日的郵政普遍服務全面融入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國家戰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用郵需求。
寄遞圖“強”
寄遞,中國郵政的旗幟性業務。發揮寄遞業務行業主力軍作用是郵政“政”字的關鍵體現。
“十四五”以來,寄遞板塊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黨組做優做強做大寄遞業務主責主業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明確遵循——
基于“時限更快、價格更優、成本更低、丟損更少、穩定可控”的行業本質,發揮“政”字為先的品牌、信譽和政府政策支持優勢,遍布城鄉的網絡資源優勢,通達全球的萬國郵聯合作優勢,獨有的多業務、多板塊協同優勢,推動規范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數智化管理,做到網絡強、科技強、管理強、統籌強、競爭能力強,確保時限管控優、服務質量優、運營管理優、資源配置優、IT系統優,發揮好行業引領作用、關鍵時刻兜底作用。
謀定守正創新之策,再啟攻堅突破之局,善為精準發力之舉——
以“三個視角”“三大規律”為依據,中國郵政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相結合,持續完善“五大體系”、深化“六大改革”、力拓“八大市場”,推動“四大業務”高質量發展。
網絡基礎能力更優——
集團公司指調中心,智慧大屏上顯示著不同處理中心的實時分揀畫面,以及郵件量、車輛數、車輛運行軌跡等相關數據信息,整個郵政網絡的運行情況一目了然。調度員們聚精會神地監控著全網運行數據,及時發出調度指令,保障郵政寄遞網生產運行順暢。
一幕幕緊張有序的工作場景,折射著郵政寄遞服務能力的躍升。
目前,中國郵政已初步建成陸航一體、運行高效、覆蓋全國、通達全球的服務網絡,全網日處理能力達1.4億袋件。“十四五”期間,郵政干線自有汽車增至8895輛;2架B777寬體貨機入列,9架B738飛機改裝入列,全貨運飛機從28架增至42架,自主航線通達38個國內城市、9個國際城市及地區;累計開通了通往歐洲、亞洲國家和地區的34條自有航空專線;建設有19個海外倉;累計開通了25條海運運郵專線,重慶、成都等地開通的中歐班列運郵專線郵件可發往歐洲29個國家和地區。中國郵政業務通達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市場競爭實力更強——
郵政寄遞網時限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通過完善時限“五庫”、推廣時限管控“八步法”、應用“四象限”法、實施夠量市場提速等舉措,快包全程時限從2020年的69.57小時,壓縮至目前的56.6小時;特快全程時限從2020年的56.68小時,壓縮至目前的42.3小時。
靶向降本成效顯著。聚焦41項成本要素,運用“三把尺子”對標降本。相較于2020年,收寄成本下降了38%,處理成本下降了55.8%,運輸成本下降了15.5%,投遞成本下降了43.7%,管理支撐成本下降了66.7%。
通過強化服務管控,郵政寄遞服務質量明顯改善,公眾服務滿意度始終保持行業前三。同時,寄遞規范化管理水平、數字化能力的持續提升,也為業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一個‘雙11’快遞是郵政送來的!”“沒想到郵政這么快!”“我的郵件是坐火箭來的嗎?”……“雙11”期間客戶的一聲聲贊譽,成為郵政寄遞實力提升的最好注腳。
業務發展動能更足——
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面對競爭激烈的鞋服行業物流市場,精準鎖定頭部企業安踏集團作為突破目標,通過推行“五知”分析,精準實施“客戶清單靶向法”。截至2024年底,與安踏集團的主要合作路向從1條拓展至8條,合作份額從6%提升至41%。針對河南桑坡冬季鞋服產業集群,采用“數字網格靶向法”開展精細化運營,開發客戶300余戶,實現收入近300萬元,市場份額躍升至約12%。
近年來,郵政寄遞全面落實“三差三力”競爭策略,以“兩法”“五知”力拓“八大市場”,推動客戶規模、業務量收持續增長。郵政寄遞業務量2020年至2024年年均增長19.8%,寄遞業務收入2021年至2024年年均增長8.2%。
山東郵政針對政務市場、江蘇郵政針對商企市場、河南郵政針對國際市場、浙江郵政針對電商市場、湖北郵政針對校園市場、福建郵政針對農村市場……目前,郵政寄遞已形成“八大市場”應用“兩法”的標準化營銷模板,預計2025年全年活躍客戶數量將突破100萬戶,創歷史新高。
服務大局擔當更實——
2024年6月26日,中國郵政首條洲際航線“南京—盧森堡”順利開通,成為中國郵政落實國家戰略,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服務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中國郵政又相繼開通了“鄭州—盧森堡”“廣州—盧森堡”航線并持續加密航班,助力中歐產業鏈穩定暢通。
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這幾年,作為國家在快遞物流產業布局中唯一的央企和關鍵少數,郵政寄遞扛起行業“國家隊”大旗,在服務“國之大者”中盡展擔當——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實現出口“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地區)業務量達4.4億件,支撐貿易額約1177億元;探索布局供應鏈業務,新開辦的“中速快運”服務通達123個沿線國家;優化形成立體式口岸布局,打造郵關、商關、跨境電商9610“三合一”集約化監管模式,有效提升口岸對跨境貿易的綜合服務能力,助力中國企業“出海”通道更加多元、暢通……
切實發揮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功能作用,郵政寄遞為雅戈爾集團提供全方位的倉儲供應鏈解決方案,助力其實現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攜手中國重汽共同打造入廠物流新生態,探索快遞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路徑。
積極開展為軍服務,實現六大軍兵種的全覆蓋;全力保供保通保暢,成為各級政府抵御自然災害、關鍵時刻兜底保障民生的重要依靠力量;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包裝、綠色運輸,推動綠色低碳轉型高質量發展……
“天翻地覆慨而慷”。如今,郵政寄遞徹底改變了過往的“官慢貴繁”“繁慢差難”,以體系重構、優勢重建實現了面貌重塑,取得了社會感受得到、客戶感受得到、員工感受得到的顯著變化。
金融謀“實”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近年來,郵政金融始終堅持從經濟社會大局出發,做“實”功、求實效,發展思路愈發清晰——
在全功能、綜合化基礎上,強化郵銀“上下延伸”深度協同,構建同質化競爭時代的差異化優勢,以思想觀念和行動上的大轉變實現根本性變革,落實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為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目前,郵儲銀行擁有營業網點近4萬個,一級資本在英國《銀行家》雜志(The Banker)“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中連續三年位列第12,連續五年進入全球20強。中郵保險展業范圍已拓展至22個省(區、市)、302個地(市)、1537個縣(市),總資產穩居行業前8,保費收入列行業第6。中郵證券已成長為一家服務全國的綜合性券商,目前在全國開辦了57家分支機構。
依托“廣縱深”和“全牌照”,郵政金融持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塑造發展新動能。
普惠城鄉服務為民——
郵政金融,資源稟賦在“三農”、特色在小微、前景在普惠。擔當郵政金融“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普惠責任,是郵政“政”字的重要體現。
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通過“貸款明白紙”創新普惠金融服務,向企業列示政策優惠適用條件,“一企一策”定制服務,有效推動企業降低綜合融資成本;遼寧省分行強化政銀合作與縣鄉村三級聯動,積極試點推廣“農牧貸”特色產品;湖南郵保雙方2025年上半年攜手實現中郵普惠保險保費近3900萬元,保費規模列全國郵政第一位……
金融為民,讓每一份需求都找到溫暖的歸宿。“十四五”以來,郵政普惠金融全面發力。
郵儲銀行著力提升“三農”及小微金融服務質效,致力于把普惠金融打造為最大的特色和最突出的優勢——
打造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以“三農”金融數字化轉型、集約化運營為主線,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截至2025年6月底,實現涉農貸款余額2.44萬億元。
打造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商。構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5D(Digital)體系,持續強化“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建設,截至2025年6月底,實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72萬億元。
郵銀協同進一步深化,不斷延伸金融服務觸角。雙方協同深入推進物流金融行動,郵銀疊加產品綜合度、服務水平持續提升,成功落地“門店通”“產銷通”“郵付通”等項目。
中郵保險先行先試打造郵政協辦普惠保險特色模式,被寫入行業首個普惠保險政策性文件;面向特定群體,研發投保門檻低、價格適宜、條款易懂的系列保險產品,持續推動普惠保險服務向廣大基層延伸。目前,中郵普惠保險服務范圍已擴展到了全國31個省(區、市),累計上線40余款產品,為近千萬人、兩萬余家小微企業提供風險保額超過7萬億元。
中郵證券持續豐富資管產品矩陣,協同郵儲銀行實現對公資管代銷業務首單突破;大力發展投顧業務。作為聯席主承銷商,發行東北首支中小微企業支持債券“長發金控私募債”,成功探索了大型金控平臺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反哺中小微企業的創新路徑。
重點領域精準滴灌——
郵儲銀行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開展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大對國家高新區和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為畢節南環公路項目提供授信支持;中郵保險聯合醫療機構專家,打造“專項疾病+保險保障”場景化服務……
從持續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低碳、“專精特新”企業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到持續做好基建、養老、文旅等重點產業金融服務,郵政金融將一汩汩“活水”源源不斷注入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澎湃動能。
助力科技企業揚帆遠航。郵儲銀行積極打造科技金融生力軍,建立“專業型+特色化+示范性”多層次科技金融專業機構體系,聚焦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為高成長性優質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截至2025年6月底,服務科技型企業超10萬戶,科技貸款余額突破9300億元。中郵保險投資芯片制造、新材料、工業母機、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技型企業超百億元。中郵證券聚焦重點領域,服務科技企業融資規模超20億元。
構建綠色金融服務體系。郵儲銀行主動擔當綠色金融先行者,大力發展可持續金融、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持續加大綠色領域資金投放力度,截至今年9月末,綠色貸款余額已突破萬億元大關。中郵保險持續健全ESG投資體系,綠色金融投資規模超700億元。中郵證券通過資管和自營業務,共投向15個綠色項目,投資總規模近5億元。
滿足老年客群多樣需求。郵儲銀行努力成為陪伴在客戶身邊的養老暖心銀行,加快形成養老金融的特色優勢,加強適老化改造,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戶超千萬戶。中郵保險正式推出“YOU享歲悅”康養服務品牌和服務,快速構建起多元化特色康養服務體系。
提升金融科技創新水平。郵儲銀行著力建設以客戶為中心的數字生態銀行,自主研發、自主平臺占比超80%,推出自有大模型“郵智”,新一代個人業務、公司業務、信用卡核心系統全面投產上線,手機銀行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連續榮獲2022年度、2023年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一等獎。中郵保險累計實施了125個信息化建設項目,數字化水平實現快速迭代升級,數字化能力跨入行業一流水平。
目前,郵政金融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金融“國家隊”、金融體系的重要力量,以有效金融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詮釋郵政擔當。
電商強“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明確要求。
特色農品品牌化運營,暢銷全國各地;生鮮果蔬質鮮價優,從產地源頭直達城市餐桌;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購買到糧油、農資、小家電等商品……“十四五”以來,這樣的鄉村新景不斷上演。這其中,郵政農村電商功不可沒。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載體、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普遍服務拓展新內涵的重要渠道、線上平臺的運營主體——中國郵政明確農村電商業務發展定位,聚焦電商業務本質,依托郵樂平臺、郵政網點、郵樂購站點和三級物流體系,構建了“基地農產品+線上線下平臺”和“工業品大單品+網點站點渠道”相結合的農村電商特色發展模式。
深耕細作發展之基更穩——
2024年,江蘇郵政以示范社、示范企業為合作主體,以促進農產品基地項目品質與規模“雙提升”為目標,規范化培育基地項目,打造江蘇大閘蟹和高郵鴨兩個五千萬元級標桿基地、17個千萬元級標桿基地,助銷基地農產品超5億元。
近年來,圍繞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地理標志、區域公共品牌等特色農業產業,中國郵政建成了1365個標準化農產品基地,為農戶提供品控管理、品牌包裝、宣傳推廣、電商運營等體系化服務,持續提升銷售規模。今年1—8月,中國郵政實現基地農產品交易額85.3億元。
此外,中國郵政積極加強42萬個郵樂購站點建設,精準選取適合、引領農村消費的工業品大單品進站點,通過專業化運營,為廣大農村提供“優質優價、品質可靠、配送便捷、綜合便利”的商品及服務,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和農村消費便捷性,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個快遞,順便買點菜”“交個水電費,順便帶瓶油”,成為很多鄉村村民的日常消費習慣。
在線上,以郵樂網為平臺,中國郵政構建起豐富的產品體系和服務場景,提升平臺數字化能力,打造“沉浸式直播+原產地直采+一鍵式直寄”全流程快捷服務,持續開展郵政特色互聯網銷售,讓郵政農品“原汁原味原產地”的特色深入人心。
依托線上線下平臺資源,中國郵政打造出國內覆蓋面最廣、數量最多的農村電商渠道網絡,持續助力“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推動農村消費升級、農民增收致富。“十四五”以來累計實現農產品交易額639億元、工業品交易額638億元。
協同發展支撐作用更強——
9月19日,2025年“919”郵政農品節啟幕,推出“郵味中國行”“一城一味”等重點活動,讓廣大農民在豐收季收獲更多實惠,讓城市居民便捷購買優質農品。從2017年至今,中國郵政連續9年舉辦的這場農品盛宴,已被納入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成為受到政府肯定、農民期待、商家信任、客戶喜愛的農村電商品牌。
近年來,從舉辦“919”郵政農品節、“郵政年貨節”等活動,到積極拓展郵樂小店、郵樂優鮮、郵政直播、郵福薈、“千企萬點”、第三方供應鏈等線上線下渠道,郵政農村電商全面構建郵政特色的客戶觸點和協同場景,做大平臺流量,打造協同發展生態圈,實現以商品銷售為牽引,為寄遞造包、為金融引流,更好發揮板塊協同“黏合劑”“加速器”作用——
今年1—8月,郵樂平臺共造包2303萬件,通過電商重點協同場景向郵政網點引流客戶1698.6萬人次。以客戶權益為切入,促進業務共享、流量共享。推進金融電商業務發展,深耕信用卡分期、數字人民幣等金融場景,助力金融與電商同步獲客,通過權益獲客16.5萬人、引流23.3萬人次。探索電商金融業務創新,截至今年8月,郵生活主題信用卡核卡68.78萬張,交易額達63.3億元,2025年新增28.38億元;“郵金付”累計新增商戶4.52萬戶,實現交易1.35億筆、金額達105.26億元。
服務鄉村振興作為盡展——
“十四五”時期是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平穩轉型的過渡時期。中國郵政不僅在許多久困于窮的地區實現了“造血式”扶貧,定點扶貧的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洛南縣提前一年實現脫貧摘帽,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展現積極作為——
在安徽,當地郵政以服務“徽茶、徽菜、徽牛、徽藥、徽蟹”特色產業為突破,以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為依托,全年助力農產品銷售超20億元,投放涉農貸款750億元。
在寧夏,郵政各板塊協同聯動,制定“鹽池灘羊”產業綜合服務方案,推進“一產業一方案”有效落實,2024年實現鹽池灘羊肉制品銷售額7144.04萬元。
在浙江,針對浦江葡萄薄皮多汁、保鮮期短的特性,當地郵政量身定制“現摘現發+網運提速+冷鏈運輸+定制化包裝”全鏈路解決方案,讓每一顆葡萄都能保持最佳口感。
……
以農產品銷售為牽引、以物流倉儲為支撐、以金融服務為保障,中國郵政立足鄉村特色產業和重點客群,發揮“四流合一”資源稟賦,推進“一品一策”“一業一策”“一類一策”服務體系建設,打造“四流解三難”惠農生態體系,帶動千鄉萬村小產業融入經濟大循環,助力千家萬戶小農品對接全國大市場,發揮了服務鄉村振興央企排頭兵、主力軍作用。
隨著服務鄉村振興規模化成效日益顯現,中國郵政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中,中國郵政“清淤點、通堵點、解難點,推動服務鄉村振興實現新提升”經驗入選中央第一批主題教育整改整治工作20個典型案例。集團公司連續五年獲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最高等次評價。在福建省內“十四五”滿意度調查中,當地郵政服務鄉村振興的群眾滿意度位居前列。
時光銘記奮進步伐,歲月繪就嶄新畫卷。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行業“國家隊”也在這份舉世矚目的成績單上,刻下自己鮮明的印跡——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服務“國之大者”中彰顯央企使命,在服務億萬人民中不斷做強做優,展現國脈所系、發展所需、民生所依的企業價值,切實成為在自身主責主業領域黨執政興國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成為人民群眾的新期盼!
時間刻度,亦是奮斗標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著眼于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緊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郵政必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流企業邁上新臺階,不斷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郵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