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20日,“中國秦漢史研究會2025學術年會暨第三屆東漢文化研究成果交流會”在湖北省棗陽市舉辦。這場文化盛會為當地文化傳播與城市品牌建設按下“加速鍵”,棗陽市郵政分公司以此為契機,提前策劃并啟動《漢闕千秋·光武故里》專題郵冊(見右圖)發行項目,將“國家名片”與東漢文化深度結合,創新融入多重亮點:特別發行《龍飛白水 松子神陂》棗陽四枚版個性化郵票,在郵冊封面呈現東漢“云臺二十八將”形象,并采用UV工藝,以精致觸感與視覺效果凸顯文化質感,讓擁有2200年建城史的棗陽,以更鮮活的姿態走向民眾。
該郵冊以文化載體為核心定位——圍繞漢光武帝劉秀故里這一核心IP,串聯起棗陽漢文化地標、非遺資源等特色元素,不僅借郵票的權威性印記棗陽的歷史厚度,更以圖文結合形式將“光武中興”發祥地的城市形象具象化,為后續文化交流、城市宣傳注入動力。
政企協同是項目落地的堅實基礎。從策劃到執行,該項目始終秉持高標準、嚴要求,啟動之初便成立專項團隊,棗陽市分公司總經理周黎麗掛帥統籌,多次帶隊走訪棗陽市委宣傳部、東漢文化研究會,專題匯報郵冊設計方案,通過充分溝通,明確文化內容核心。
市縣聯動為郵冊品質保駕護航。在執行階段,棗陽市分公司郵政業務部主動“揭榜立項”。為確保內容精準,團隊與相關單位溝通需求、核對宣傳內容超50次,從文字措辭、圖片選用到文化元素呈現邏輯逐一打磨。同時,反復調試UV工藝效果與個性化郵票設計細節。襄陽市郵政分公司郵政業務部全程給予支撐指導,把關圖文合規性、郵票適配度等關鍵內容,形成“市級指導、縣級執行”的聯動機制,從源頭保障郵冊品質。
多方聚力為郵冊出謀劃策。郵冊的文化價值與宣傳潛力得到棗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9月17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望少輝牽頭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協調會,項目專班介紹創意與文化內涵,與會人員為郵冊把脈定向,并提出優化建議;9月22日,市委宣傳部正式批復設計方案,首批印制1000冊,使其成為官方認可的“棗陽文化名片”,為后續秦漢文化盛會、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動能。
此次《漢闕千秋·光武故里》專題郵冊開發,棗陽市分公司從特色郵品定制、工藝創新到市縣郵政聯動,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特色郵冊開發模式。接下來,襄陽市分公司將以此次項目為范例,助力襄陽各縣(市)分公司在集郵品定向開發中深挖地方文化資源、創新業務形態,推動郵務業務從“傳統服務”向“文化賦能”轉型,讓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借郵票這一“國家名片”走向更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