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行穩致遠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廈門發展,早在廈門工作期間就主持制定了《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為特區建設擘畫了宏偉藍圖。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進一步強調,廈門要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對接國際高標準,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機制,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
這些重要指示為廈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郵儲銀行廈門分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郵政打造的以“求是求實、自強不息”為核心的企業文化,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要求的有力踐行,成為廈門分行在服務特區建設、推動轉型發展中凝聚共識、激發動力的工作指引。廈門分行黨委始終以文化為引領、以執行為抓手,將“求是求實”作為行動準則,將“自強不息”作為價值追求,在支持廈門“兩岸金融中心”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展現了郵儲銀行的使命擔當與實干風采。
把握規律 服務大局 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求是”重在把握事物本質、遵循發展規律,“求實”強調立足實際、追求實效。廈門分行黨委深刻領會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兩岸交流合作前沿的戰略定位,自覺將“求是求實”精神融入經營管理與服務實踐全過程。
我們緊緊圍繞廈門市“一二三”發展戰略和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目標,貫徹中國郵政“高效執行文化”建設要求,制定專項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清單、壓實責任鏈條,推動文化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我們聚焦廈門“4+4+6”現代產業體系,積極參與軌道交通、廈門天馬、中創新航、抽水蓄能等一批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累計提供信貸支持超300億元,以實實在在的資金投放助力地方產業升級。在普惠金融領域,我們立足廈門港口經濟、跨境電商等特色產業場景,創新推出“工程企信貸”“港航信易貸”等定制化產品,精準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相關產品多次獲評市級、國家級金融創新案例。在綠色金融方面,我們持續加大對綠色建筑、清潔能源等項目的資金傾斜力度,綠色貸款近三年年均增速超過60%,以實際行動助力廈門綠色低碳轉型。這些成績的取得,正是廈門分行堅持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求實”作風的生動體現。
守正創新 開拓進取 增強金融服務能動性
“自強不息”體現的是一種永不懈怠、勇于突破的精神品質。廈門分行黨委積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持續激發創新活力、拓展服務邊界,不斷提升金融供給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
我們依托總行授予的“兩岸金融研發中心”和“兩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平臺優勢,積極探索對臺金融創新,通過設立臺胞綠色通道、聯合臺商協會開展“誠信興商”宣傳、量身定制結算與融資產品等方式,累計為近30家重點臺企提供授信支持超8億元,助力兩岸經濟融合走深走實。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我們加快數字人民幣在公共交通、文化消費、政務服務等場景的推廣應用,打造“金暉銀行”“閩南語銀行”等特色網點,推動服務體驗從“滿意”向“感動”升級。同時,我們積極推動業務模式從“單點服務”向“鏈式生態”轉變,通過“靶向法”精準識別客戶需求,以供應鏈金融為抓手,延伸服務半徑,提升綜合化服務水平,真正把“自強不息”轉化為推動分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體系支撐 文化賦能 推動戰略落地見效
高效執行是文化落地的重要保障,也是戰略從藍圖變為現實的關鍵橋梁。廈門分行黨委堅持從機制建設、組織動員、人才培養等多維度發力,推動“求是求實、自強不息”的企業文化轉化為全員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和干事創業的務實行動。
在機制建設上,我們構建了從問題收集、任務分解到督辦反饋的閉環管理體系,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責任落實具體化,營造了“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的執行氛圍。在組織賦能上,我們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專業中心建設,提升重點業務領域的集約化運營和風險控制能力,確保資源投向關鍵處、用在刀刃上。在人才支撐上,我們構建覆蓋前、中、后臺的培訓體系,強化實戰練兵和專業提升,在“財富大家談”等競賽中屢獲佳績,員工專業素養持續提升。通過這些舉措,我們不僅夯實了分行高效運轉的制度基礎,更讓“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成為廣大員工的行動自覺,推動存貸款規模持續增長、經營績效穩步提升。
企業文化不是口號,而是融入血脈的價值認同,是推動發展的深層力量。廈門分行黨委將始終堅持以“求是求實、自強不息”為精神指引,以高效執行文化為實踐路徑,主動融入廈門發展大局,持續深化對臺金融創新,扎實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更大作為,奮力書寫廈門分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更多郵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