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寒冬到盛夏,歷時6個半月,上海市郵政分公司職工田燕萍以30枚郵票為核心素材,用畫筆勾勒出一幅寬120厘米、長150厘米的水彩畫《百年歷程》(見右圖)。如今,這幅承載著紅色記憶與郵政情懷的作品,已陳列于上海郵政博物館展陳更新后的企業文化職工風采區域,在方寸之間訴說著一位郵政人對黨和郵政事業的熱愛。
初心繪崢嶸
“郵政也應該有展現行業特有文化的畫作。”田燕萍創作的初衷來自一次寫生活動的觸動——當看到少年宮老師用畫筆展現行業特色時,身為繪畫愛好者的田燕萍萌生了將“郵政”與“時代”相聯的創作念頭。彼時,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這份念頭逐漸清晰:以郵票為載體,描摹百年來的崢嶸歲月與繁華盛世。
在紫色底圖的映襯下,郵票隨著時間卷軸鋪展,從長征、抗日戰爭、淞滬會戰、西柏坡會議,到開國大典、浦東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個個歷史轉折的關鍵節點躍然紙上,紅色記憶在方寸間熠熠生輝。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希望通過這幅畫作,記錄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同時,以繪制郵票的方式,將工作與愛好相結合,表達自己從事郵政工作以來的不變初心。”田燕萍的話語樸實卻真摯,既彰顯了一位共產黨員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又飽含著她對郵政事業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愛與堅守。
匠心琢精品
“我用貼條紙對整幅畫進行了分區,給自己制定‘KPI’,一個一個區域完成;光畫筆就需要五六支,根據需求勾勒出不同的線條。”談及創作過程,田燕萍仍然記憶猶新。為了不耽誤日常工作,她利用午休伏案調色,下班后專注勾線,周末更是全天沉浸于創作,“那段時間一心撲在繪畫上,仿佛都有點與世隔絕了”。
從郵票圖案的細節還原,到色彩色調的精準把控,田燕萍始終追求用匠心打磨精品。她借鑒“蒙太奇”電影手法,用繪畫串聯起不同時代的郵票;背景特意繪制故宮石獅雕像,象征“蘇醒的雄獅”;底色選用紫色,取“紫氣東來”的吉祥寓意。每一處設計、每一筆勾勒,都藏著她對品質的追求。
癡心求真章
田燕萍秉持“郵票選得準,歷史才有魂”的原則,在選取郵票時充分考量兩個維度:既要緊扣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又要融入上海當地元素。為找到合適的郵票,她前期做足了功課——向集郵專家借閱郵冊梳理資料,一有空就去集郵市場“淘寶”;有時為了一枚郵票,不得不買下整版。雖經歷無數次“折騰”,田燕萍卻始終樂在其中。
有人問她為何不直接用網上搜索的郵票圖案,田燕萍認真解釋:“實物郵票的紙張、印刷技術有獨特質感,能呈現豐富的色調與層次,讓歷史事件和人物更鮮活;網上搜索到的圖片像素不夠高,表現不出實物郵票的細節特點。”僅搜集郵票、設計構圖等前期準備工作,她就耗時近一個月。這份“還原歷史質感”的癡心,為畫作增添了更加厚重的歷史感。
用心結碩果
為了更好地完成畫作,田燕萍還請教了她的繪畫老師——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水彩畫界策展人馬百齊。“方寸對畫卷,頗有歷史和藝術的價值。”馬百齊肯定了田燕萍的創作思路,并在郵票選取、表現手法、繪畫技巧上對其進行了專業的指導。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上海郵政工會選送,《百年歷程》在上海市職工文體協會主辦的“翰墨守初心 丹青繪新篇”上海職工書畫展中斬獲金獎,還登上《勞動報》專版。“作品聚焦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展現了職工書畫創作者對黨的熱愛之情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以及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時代風貌。”評委會對此次獲獎作品的評價正是田燕萍創作初心的真實寫照。
“希望我們都能通過這幅畫銘記歷史、牢記使命,走向更燦爛的未來。”田燕萍的話語鏗鏘且堅定。這幅紫色氤氳的《百年歷程》,不僅體現了一位郵政職工對事業的熱愛與堅守,更是中國共產黨從艱辛走向輝煌、從百廢待興走向繁榮盛世的方寸縮影。